历史学家,不应只关注历史(5月20日)
历史学家,不应只关注历史(5月20日)
关键词:历史 人性
每个人都关注历史,每个人又必然会成为历史,每个理性的人都希望以光鲜亮丽的方式被载入史册。有历史,历史上的那些人和事,就会有历史学家,他们从历史所留下的蛛丝马迹中寻找偶然和必然规律。
历史学家是一类特殊的群体,他们活在当下,又把关注点从当下离开,因而当下就成为被历史学家忽略的领域,他们指点江山,自己的安危却成为最大的隐患。
历史学家通常都符合青年人的审美观,因为历史学家总是希望把历史名人的光环清除,在民众中让他们回归普通人的一面,不管是思维方式还是性格特色,而这刚好是年轻人所需要的,因为年轻人通常都是从“天不怕地不怕”的年龄阶段过来的。
喜欢听故事是人的天性,好奇与猎奇也是人之常情,特别是明星人物、大人物、历史人物、神秘人物,试图还原并解密历史真相,更是会形成相应的刚性需求。戏说、野史以及档案正史之间的去伪存真过程,本来就是个很有趣的事情。
但每个历史学家都是当权者防备的人。所以史料才会有限度地传播。虽然讨青年人喜欢,但历史学家总是不讨当权者喜欢的,因为一切伟大人物都有其不为人知的一面,所传播的仅仅是光辉的那一面。
历史学家都是关注自己之外的事情,只从自己的视角去关注历史。
不管是圣人还是伟人,不管是将军还是政客,不管是开国皇帝还是封疆大吏,都会被历史学家们拉下神坛,撕下皮囊,卸下所有的伪装,甚至他们人性中最为脆弱与阴暗的那一面都会被无情调侃。以戏说的方式出现在评书小说戏曲等民间的艺术形式中。
历史学家通常都以严肃的态度去考证片段,并将散落的片段以独特的逻辑串起来。其实没有任何人可以还原历史真相。
马未都先生与北大赵冬梅教授在经典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上的较真,因为以马老先生的研究,在司马光的哪个时代,从技术上还没有达到打造出足以淹没6岁男孩的大缸的高度,同样易中天先生在试图还原曹操这个“可爱的奸雄”的形象上虽然理由充分,但也很难颠覆《三国演义》中为曹操量身定做地打造的“奸相”形象。
所以,虽然“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但我们看到的仅仅是史学家在受到方方面面因素影响下所记录的历史,或者是民间故事型的评书戏曲历史,即使是帝王“起居录”上所记载的,都未必是真实的。
我们所看到的历史资料,绝大部分是受到各种因素影响的,不管是记载历史的人,还是被历史记载的那些人,情绪传达、笔法技巧、有所忌惮的心理因素等等。
中国在历史上特有的“文字狱”,以及民间的“祸从口出”,都使得人为了自我保护的安全起见,形成了各种隐晦“含蓄”的表达方式,而这些也是中国所独有的。当然这些并不是中国的专利,在任何一个国家都牵涉到“伴君如伴虎”的特色。
历史学家是不应该只关注历史,更应该关注历史之外的东西的,历史学家不应该只剖析历史人物的人性,更应该剖析同时代的人们的人性的;历史学家不应该仅仅关注历史档案,还需要关注自己会给未来留下什么样的历史以及历史解读。
贾春宝
2019年5月20日星期一
上一篇:锤炼“历史眼光”(人民论坛)
下一篇:佛山年内推出3条历史文化游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