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周兴:人文科学要思考人类未来的方向
(原标题:孙周兴:人文科学要思考未来人类的方向)
中国日报网1月5日电 1月5日,中国日报网与网易传媒共同举办的2019影响力峰会在北京召开,首届影响力峰会的主题为“预见未来”。
同济大学欧洲思想文化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孙周兴在峰会的“预测与展望”圆桌对话上表示,我们的人文科学方向要做一些调整,时代已经不一样了,我们的人文科学长期以来在虚构美好的过去,说历史上某一个时期我们活得多么好,大部分人文学者开始抵抗技术和现代文明,所以人文学科越来越不被人需要,原因就在这里。
他表示,今天的人文科学对自己的使命需要有一个重新的判断,而不是老在虚构过去,我们要面对今天,思考未来人类的方向。
以下为现场实录:
主持人:圆桌对话主题是“预见未来”,请问对于中国文化应对未来发展,您最有信心的地方是什么?您认为最需要改变的又是什么?
孙周兴:我们的人文科学方向要做一些调整,时代已经不一样了,我们的人文科学长期以来在虚构美好的过去,说历史上某一个时期我们活得多么好,大部分人文学者开始抵抗技术和现代文明,所以人文学科越来越不被人需要,原因就在这里。这是一个虚假的想法,我曾经在北京另外一个场合跟人讨论过这个问题,一个诗人跟我争辩,我给他来了一句:你知道1900年人类平均寿命是多少吗?他说不知道,1900年人类平均寿命是39岁。现代技术支撑下的现代文明已经把人类的寿命提升到了73岁,借助于技术手段,人类的寿命至少还要翻一番。
如果你说你不想活了,那我可以不跟你讨论。这是第一点我想讲的,今天的人文科学对自己的使命需要有一个重新的判断,而不是老在虚构过去,我们要面对今天,思考未来人类的方向。
谢谢大家。
【大咖观点】
李稻葵:服务业需要大量的就业
江小涓:新服务经济时代高度联通及科技为其赋能
米歇尔·渥克:我们应该会针对机器人工作去征税
唐双宁:艺术是人类共通的精神语言
吴彦鹏:全球化是人类新秩序构建的现实场景
韩蕾: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汹涌澎湃
李黎: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全面重塑我们的生存环境
刘亚东:科学精神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秦晖:从本质上来讲历史是需要解释的
上一篇:理想人文城市是什么模样?
下一篇:人文纪录片《紫蓬山》制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