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齐河】第八期:马馥塘的本色人生



  编者按:齐河,一座比较独特的古老县城,它是齐鲁文化的发源地,拥有比较悠久的历史;它也被誉为九曲黄河上的一颗明珠,“一美两制造”等诸多现代气息的标签,让这座古老的小城以全新的姿态行走在新时代。 为深入挖掘齐河历史文化,留住历史记忆,重新唤醒齐河历史上美好和传奇故事,大众网联合齐河县委党校共同推出“人文齐河”栏目,从红色记忆、历史纪实、坊间传说、传统文化多个维度讲述在齐河这片热土上发生的一切,以飨读者。

  【人文齐河】第八期:马馥塘的本色人生

  

【人文齐河】第八期:马馥塘的本色人生

  马馥塘,1906年3月生于齐河县安头乡冢子张村,于1922年在济南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山东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

  □ 孙德奎

  马馥塘,曾用名马天香,化名张静,1906年3月生于齐河县安头乡冢子张村,于1922年在济南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山东省早期的共产党员,马馥塘无论在共产党的萌芽时期、大革命时期、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轰轰烈烈的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至于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在为党尽心、为国尽力、为民谋福,走出了一条坎坷又辉煌的人生之路。可以说,在齐河这片革命热土上,如此完整地经历共产党发展的每个历史阶段而又矢志不渝为党工作的,马馥塘是唯一一个。

  十六岁加入中国共产党 

  马馥塘出生在晚清政府风雨飘摇的时期,当时政治黑暗,帝国入侵,中华大地千疮百孔,华夏儿女水深火热,时代精英前赴后继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

  1913年,七岁的马馥塘入本村初等小学读书,四年后考入齐河县立高等小学。1919年 “五四”运动爆发,正在齐河县城读书的马馥塘响应北京学生的罢课斗争,积极参加在齐河的群众集会和示威游行,并组织“十人团”,抵制日货。这个十三岁的少年,以极大的革命热情登上了反帝反封的政治舞台。1920年春,马馥塘考入济南正谊中学。作为山东省的政治文化中心,济南是各种新思想集聚的地方,而学校中的莘莘学子是最容易接受新思想的人群,马馥塘在这个环境中学习生活,思想逐渐趋于成熟,虽然他还只是一个十四岁的孩子。这个时期,马馥塘结识了同在济南读书的齐河老乡贾廼?。贾廼?热忱地向他宣扬马克思主义思想,并于1921年9月,介绍他参加了王尽美、邓恩铭等成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在这个组织中,马馥塘通过读书、讨论、听报告,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很快成为研究会的骨干成员。

  有了革命的思想就会产生革命的行动。1922年,为赎回胶济铁路筹款,马馥塘与研究会的成员一道,在济南中山公园召开募捐大会,并组织了义演;同时,组织会员深入新城兵工厂、鲁丰纱厂、溥益糖厂等产业工人集中的地方,开展工人运动。马馥塘坚定的革命信念赢得了党组织的信任,1922年9月17日,他在济南由贾廼?、王用章(王杲)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即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这位十六岁的学生党员一边在校学习一边从事革命工作:1923年曾给中共中央派来山东工作的特派员吴慧铭做联络工作,1925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数理专修科,积极组织开展学生运动,成为当时学生运动的领袖。

  随着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国共合作出现裂痕,国民党反动派“磨刀霍霍”,准备随时置共产党于死地,革命形势异常严峻。1927年1月,在省立一师尚未毕业的马馥塘,按照党组织的指示到省邮局报考邮工,以优异成绩被录取为邮务佐,被分配到高密邮局工作。3月,他经省委把党的关系由省立一师转到高密,担任了中共高密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负责监察工作,并兼任城市党支部书记。1928年春,因社会职业变动,马馥塘被调往周村邮局工作。经过半年的工作,他发展了两名党员,经省委批准成立了周村邮局党支部,他任支部书记。1928年冬,他又被调到诸城县邮局工作,在省委直接领导下,继续以邮局职员的公开身份秘密开展党的工作。

  在与党失去联系的艰难岁月里 

  傅书堂时任山东省委代理书记,1930年1月,马馥塘转送的傅书堂的信件不幸落入国民党高密县党部手中,叛徒王明智和郭金祥据此逮捕了马馥塘,判刑后在济南普利门外监狱关押。在狱中被残酷折磨近4年之久,多次遭受严刑拷打,但他立场坚定,始终没有屈服。他还在狱中发动难友绝食斗争,组织阅读进步书刊,以此引导和鼓励难友坚定信念,坚定必胜信心,走彻底革命的道路。

  1933年11月,马馥塘刑满释放。满身的伤痕并没有动摇他的革命信念,他出狱后立即寻找党组织,此时革命的队伍正被反革命势力“围剿”,全国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以前的同志,有的惨死,有的脱党,有的失联,有的当了叛徒,茫茫黑夜他看不到一丝光亮。在极端困难的处境中,他在济南找到一些过去的老同事,共同创办了 “一线文艺社”,出版《一线》期刊,自任主编,以此开展革命活动,宣传抗日思想。但不久,《一线》期刊的内容因过于激进而被反动当局查封。

  正当马馥塘陷入报国无门的困境中的时候,同样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傅玉真几经辗转找到了他。傅玉真是傅书堂的二妹,高密第一个女共产党员,也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革命者。共同的革命理想和同样的人生境遇使他们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在革命陷入低潮的时候,这两个患难战友结为了革命夫妻。婚后,他们没有考虑舒舒服服地过自己的小日子,而是携手先后在莱阳、济南、禹城、齐河、泰安以教书为掩护,秘密地建立革命组织,宣传革命思想。这个时期他们虽孤军奋战,一次次遭到反动当局的破坏和追捕,境遇险象环生,生活颠沛流离,却丝毫没有减少革命的热情。

  为战争胜利鞠躬尽瘁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面对异族入侵,华夏儿女同仇敌忾。正在泰安的马馥塘敏锐地感觉到了革命形势的变化,他借势争取了著名进步人士范明枢的支持,与中共泰安临时县委书记鲁宝琪共同组织了泰安县各界抗敌后援会、泰安县民众总动员会和泰安县抗敌自卫团。马馥塘任抗敌自卫团团长,自卫团很快发展到近百人,成为鲁中地区抗日的基础武装之一。这年10月,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黎玉恢复了马馥塘的组织关系,孤军奋战了四年的马馥塘至此终于找到了党组织。

  组织的力量就是集体的力量,融进了组织,也就具备了强大力量,足可以轰轰烈烈地干一番革命事业。1938年1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在徂徕山直接领导了抗日武装起义,省委书记黎玉代表省委正式宣布成立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把泰安县抗敌自卫团编入四支队,组成以洪涛任司令员、黎玉任政治委员、赵杰任副司令员、林浩任政治部主任、马馥塘任经理部主任的五人领导小组。从此,轰轰烈烈的抗日武装斗争在山东全省展开。

  为筹备军用物资,1939年10月,马馥塘悄悄地潜回齐河,在安头、孙耿一带秘密活动。一天深夜,他回到久别的老家冢子张村,向父亲求助,父母对他的筹粮行动大力支持。他只在家里坐了半个钟头,一碗热水没有喝完,就匆匆离开了。尽管马馥塘行事谨慎,仍还是走漏了风声,四十分钟后,附近据点的伪军包围了他的家。一切能藏人的地方都找遍了,也没有抓到马馥塘,气急败坏的敌人五花大绑地把父亲马玉甫捆走了。敌人对马玉甫严刑拷打,逼问马馥塘的下落,老人始终没有屈服。四十多天后,无计可施的敌人把奄奄一息的马玉甫,扔在了附近的乱坟岗子上。有人给马家送信儿,抬回家不久老人便去世了。老人不仅是在保护儿子,也是在保存革命势力,他是为革命而牺牲的。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马馥塘无条件地服从革命需要,出生入死,披肝沥胆,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在根据地的政权建设、经济建设以及后勤供应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开创和发展山东根据地、建立山东抗日武装,加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解放战争中,马馥塘作为华东支前委员会民力部长,领导动员了几十万民工随军执行战勤任务,组织军粮运输队。曾经风靡一时的红色经典影片《车轮滚滚》,取材于胶东人民支援淮海战役,就是当时山东民工支前的真实写照。陈毅曾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如此看来,马馥塘的后勤保障工作,其意义丝毫不比在前线领兵打仗的指挥员逊色。

  为建设新中国死而后已 

  建立新中国是马馥塘的政治理想,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和千千万万的共产党人一道拼搏奋斗了近三十年,这个理想终于在1949年实现了。新中国建立后,马馥塘以极大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国家建设中,他历任中共济南市委常委、济南市建设局局长兼实业公司经理、鲁中区电业局局长兼党组书记。1956年后,从事国家电力部、水电部劳动工资、物资供应方面的领导工作,为我国水利、电力建设事业竭尽毕生精力,作出了巨大贡献。

  根据马馥塘的资历和在战争年代所建立的功勋,他一直以来的职位并不算高,许多曾经的下属级别都在他之上,有人为他鸣不平,他总是笑着说:“工作无贵贱,干什么都是为人民服务,相对于我那些牺牲的战友,我能活着干点事就已经很不错了。”

  像许多功勋卓著的老革命一样,在文化大革命中,马馥塘也遭受了迫害和身心摧残。他想不明白,为什么一辈子披肝沥胆打江山、尽职尽责干工作,晚年会遭受这种不公正的待遇。尽管心中委屈,但他依然在风雨如晦的日子里,坚定地相信党,相信群众,始终没有悲观绝望。

  马馥塘因病于1983年4月17日在北京去世,享年78岁。他的追悼会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徐向前、江华、王首道等同志送了花圈,谷牧、张劲夫等三百多人参加了追悼会。

  盖棺论定,历史总会记下推动历史前进者的每一个足迹。马馥塘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可歌可泣的革命行动。这是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他的一生是无怨无悔的一生。


上一篇:王毅出席中日人文交流招待会并致辞

下一篇:读张彦的人文风景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