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促股市“脱虚向实”应有持久战心理准备



  股市方向是什么?若用四个字概括,那就是“脱虚向实”。如果说,此前的股市败就败在“脱实向虚”,那么,未来成功的希望也就在“脱虚向实”。而大量资金之所以迟迟不愿意进入实体经济,除了一些行业壁垒外,主要还是因为当前市场缺少投资机会。因此,还必须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开新兴产业发展空间,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这不仅需要时间来培育新的经济引擎,更需要不畏短期阵痛、大刀阔斧推进改革的勇气。
  近期沪深股市走势持续低迷,一些高调的反弹预测一再落空。这与其说是技术分析方法失灵,还不如说是对当前股市的“脱虚向实”缺乏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之所以单纯的技术分析一时间难以说清问题,就因为现在沪深股市的主要矛盾并不在资金,而在制度层面。对于去年的那场股市巨震,刘士余在第一次以证监会主席身份答记者问时,就引用俗语作了再贴切不过的说明:山有多高,谷有多深,泡沫怎么吹起来的,就会怎么破灭。
  股市拨乱反正的方向是什么?如果可用四个字概括,那就是“脱虚向实”。如果说,此前的股市败就败在“脱实向虚”,那么,未来成功的希望也恰在“脱虚向实”。
  对前一阶段的股市异常波动,两任证监会主席都曾指出,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完备的交易制度、不完善的市场体系、不成熟的交易者、不适应的监管制度。不过,在笔者看来,所有的这一切,说到底也就是一个字:“虚”。而这个“虚”字最为突出也最为集中的表现,就是所谓“杠杆牛”。借钱炒股之风盛行,不仅使进入股市的杠杆资金规模快速膨胀,极大推升了股价泡沫,更使在股市下跌之时的杠杆资金平仓压力和股指期货之类做空工具的雪上加霜形成互为一体,从而引发整体大盘的异常波动。所以,让沪深股市尽快“脱虚向实”,既是当下监管政策的审慎决策,也是确保资本市场健康稳定持久发展的唯一正确的长期性方向选择。
  为此,我国金融监管系统正在全面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各种类型的投机炒作。央行和银监会加强票据业务监管,要求银行严格审查贸易背景真实性,严格规范同业账户管理;银监会被传出近期向部分城市商业银行进行窗口指导,要求其停止新发分级型理财产品;证监会一方面对4月以来大宗商品市场的过度投机极为严厉打击,在股市,打击炒作的态度也非常明确,包括壳资源炒作等;保监会也在日前出台新规,防范个别险企的投资冲动;此外,为推动促进民间投资政策落地,政府正在下大工夫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
  年初,在宽松信贷投放和基建、房地产等投资的带动下,中国经济出现了短暂的好转,但到了上月又呈现疲态。1月至4月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7.40万亿,同比增加了1.69万亿,其中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7510亿,同比减少3072亿。在一季度新增贷款达4.6万亿历史高位后,4月信贷规模也超预期回调到5556亿,环比增长-147%。这显示年初宽松的货币政策正逐步回归中性稳健,市场普遍认为经济政策重新向供给侧改革倾斜。而监管层也在尽最大努力防止金融泡沫进一步形成和扩大,驱赶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有人把监管和改革对立起来,一谈监管为重就不分青红皂白地认为是对注册制改革的否定。这显然是不对的。新任证监会主席不仅一开始就开诚布公地声明,注册制是必须推出的,而且,到底怎么推出,要好好研究。在对股市越来越严重的“脱实向虚”倾向拨乱反正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推进注册制改革。这与权威人士最近提出的让股市、汇市、楼市的政策取向各自回归自身功能定位的提法,高度一致。“股市要立足于恢复市场融资功能、充分保护投资者权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加强发行、退市、交易等基础性制度建设,切实加强市场监管,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严厉打击内幕交易、股价操纵等行为。”一言以蔽之,沪深股市必须由目前“脱实向虚”坚定不移地切切实实地转变为“脱虚向实”。如果说我们对股市定位应该这样确切而完整地去认识,那么,对于对当前监管政策取向和未来注册制改革时机选择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就顺理成章地这样去理解。
  金融市场金融中介自我谋利与公众利益相悖的冲突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客观存在,资讯科技与衍生品越是高度发展,自由市场就更容易被操控,系统性风险也就更容易应运而生,无所不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地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支配着市场的动向,动摇着市场的根基,影响着市场的稳定。金融市场的这些与众不同更不同于普通产业的特点,显然不仅不适合无节制的自由竞争,而非得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坚持适度的管制以及适时的强化监管,才有可能较好地消除“脱实向虚”的消极影响,更好地发挥支持和促进实体经济的功能和作用。当前,对经济金融化、金融自由化、金融杠杆创新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才刚刚开始暴露,国家战略与具体政策之间的“脱节”这一扭曲现象也还有待得到进一步的根本性纠正。从某种意义上说,在这种情况下,对“脱实向虚”的拨乱反正,也就是对新自由主义的拨乱反正。正是披着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外衣的新自由主义,在创造出无数千奇百怪的金融业务模式和衍生品工具,无所不用其极地巧取豪夺巨大的金融财富的同时,千方百计地将金融市场引入“脱实向虚”的歧途。
  由于《证券法》还在修订过程中,而沪深股市还没有来得及走出“自我修复和自我调节”的阶段,我国资本市场制度上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还需要一步一步地去解决。在这样一个非理性的弱势有效市场,我们有更充分的理由认为,只有通过在思想上尽早走出新自由主义阴影,制度上更好地去杠杆去泡沫去伪市场化,行动上才有可能变“脱实向虚”为“脱虚向实”。也就是说,重改革离不开重监管,而重监管也不等于轻改革。
  大量资金之所以迟迟不愿意进入实体经济,除了一些行业壁垒外,主要还是因为当前市场缺少投资机会。因此,还必须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开新兴产业发展空间,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进而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这不仅需要时间来培育新的经济引擎,更需要大刀阔斧推进改革、不畏短期阵痛的勇气。所以,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来说,新自由主义的思想根基有多深,“脱虚向实”就会有多难,“脱虚向实”的时间有多长。这跟市场行情分析的“竖有多高,横有多长”,是同样的道理。对此,我们不能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作者系资深市场观察分析人士)


上一篇:评论:素人搭档明星,就是真人秀的进步?

下一篇:评论:“十三五”时期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改革总体思路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