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吴昌硕”的人文传承
吴长邺发起向家乡安吉受灾乡亲捐款
吴长邺参加安吉吴昌硕纪念馆二期奠基并捐赠铜像
满怀思乡之情绘“家乡山笋”
“留住吴昌硕”是我的父亲吴长邺晚年一直念叨在嘴边的一句话。这五个字是熔铸在他血脉里的信仰,是他一生为之努力的指南。直到他年迈力衰,整日卧在病榻上,还一再叮嘱我们子女:“别忘了你们是吴昌硕后裔呀,要留住吴昌硕!”
“留住吴昌硕”,不是指留住吴昌硕的作品。我家的一代代传承有序的吴昌硕书画,早就一批批的捐赠到故宫、浙博、上博以及一个个分布各地的吴昌硕纪念馆,由“家珍”跃升为“国宝”了。“留住吴昌硕”,就是要留住吴昌硕的文化,弘扬吴昌硕的精神与艺术。要留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中华文明的根。我的父亲吴长邺先生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一点一点地努力践行的。
今年五月,正逢他一百岁诞辰,在吴昌硕的故乡浙江省安吉县规模宏大的“吴昌硕纪念馆”里,由安吉县委、县政府主办的《无愧缶孙——纪念吴长邺先生百岁诞辰书画展》开幕了。展出的吴长邺先生的四十余件书画精品,四十余张照片,正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他为了“留住吴昌硕”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轨迹。父亲吴长邺七岁时画的一张“钟馗涂鸦”图,晚年的沙孟海先生,补跋赞道“长邺上有重亲又有严师,自幼茁长於文艺家园,得天独厚。观此纸方在童髦已见端绪……”“长邺能世其家学,勤勤矻矻誉望日隆……”父亲酷爱中华传统文化,不负家庭与恩师的培养,坚守笔墨,人到中年,其书法绘画已可深达缶门堂奥。欣赏他的绘画作品:色酣墨饱,大气磅礴,秉承着“苦铁画气不画形”的理念,线条遒劲,气韵生动,藉缶翁的笔墨真谛,有很强烈的视觉冲击,艺术魅力。可贵的是,他能将笔墨融入时代。他59岁的四尺巨幅《花叶同辉》,满腔热情地赞颂了十一届二中全会后,全国人民百倍欣喜,因而自觉地“命笔誌庆”。他83岁画的一组《农家小品》,也是何等地生动,何等地接地气!
父亲更是留住了吴昌硕先生的家国情怀。九十年代,家乡安吉受灾,他在上海得知后,立刻带头捐款捐物,由安吉驻沪同乡会转交给安吉;汶川地震后,他立即率子女共同创作一巨幅《岁寒三友图》送市民政局义卖赈灾。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家中珍藏的吴昌硕与其“朋友圈”的笔墨唱酬,他一次次的无偿捐赠给了全国各大博物馆。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安吉、上海、余杭超山、西泠印社相继建立起了吴昌硕纪念馆。尤其在安吉,自1963年安吉成立吴昌硕纪念馆筹委会起,直至后来一期、二期纪念馆的正式落成,他多次捐赠家藏,赠送铜像,举办展览,倾尽全力,热情投入。这次安吉县委、县政府主办的《无愧缶孙》展览,将吴长邺先生“请进”新建的现代规模的吴昌硕纪念馆,请老人家共享安吉改革开放,飞速发展的大好成果,以告慰先贤,勉及后人。
吴长邺先生直至晚年,还在国内外尽力奔波,一砖一瓦,筑就、维护、弘扬吴昌硕先生的正能量形象。展览中这些实物,这些照片,这些捐赠,无一不见证了他对国家、对民族永恒的文化关爱。此次展览就是他“留住吴昌硕”的最佳诠释,他身体力行告知后人,该如何“留住吴昌硕”。
我们欣慰,安吉县政府前几年大手笔建起的吴昌硕纪念馆,现在已是弘扬吴昌硕精神与艺术的大课堂。甚至培训了不少青少年学生成为编外“讲解员”。今年为了贯彻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增强中华文化自信和创新活力,进一步推进对吴昌硕的艺术创作、艺术理论、艺术思想的研究宣传,湖州市政府、安吉县政府与西泠印社将联合举办首届“吴昌硕国际艺术奖”评选,最近正在积极征稿中。我们吴氏后裔在我父亲吴长邺先生精神感召下,在安吉吴昌硕纪念馆新馆建起后,即捐赠了吴昌硕先生因怀念家乡安吉鄣吴而镌刻的四枚印章,现在它们已是纪念馆的“镇馆之宝”。吴超、吴越也一次次带国际友人去安吉和鄣吴,扩大家乡在世界的影响力。上海的“吴昌硕故居”目前正在复建中,我们身为吴长邺先生的子女也正撸起袖子,热心投身其中……
正如习总书记所说“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在如今天时、地利、人和的大环境下,“留住吴昌硕”会激励方方面面坚定文化自信,沐浴人文之光。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一定能让许多像吴昌硕先生那样的人文经典,汇聚起奋勇前行的磅礴力量,一代一代地传承、延续下去。
上一篇:磐安非遗项目:独具魅力的人文瑰宝
下一篇:共忆流金岁月曹保明与人文东北